top of page

20160601 邁向人本交通 車道才該調整 2016-05-27 03:22
聯合報 趙家麟/中原大學景觀學系教授(桃園市)
台灣接連發生兩件重大保育和保存新聞,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一件是綠島的保育明星「龍王鯛」,被不肖民宿業者捕殺支解;另一件是台北車站附近的三井倉庫,被市府決議「暫時移置」。兩起看似不相關事件背後,有一個共同的質問:我們對待自己土地的生態保存和文化保存,究竟重視到什麼程度?捕殺獵食保育動物,是魯莽粗暴和違法的行為,重點不在那條魚值多少錢,而是那條魚的存在,代表著我們的海洋環境,這些珍貴稀少的生物和我們共存, 我們有責任盡一切可能保護其繁衍。在台灣,這個觀念已經進入人心,因此綠島捕殺龍王鯛 凶手遭到一片撻伐,並將遭受法律制裁。
隨著社會進步,在都市發展中,歷史保存的觀念也逐漸受到重視。然而,因柯市府「北門周邊廣場改造計畫」,要移置三井倉庫;就歷史建築保存的核心精神,「移置」等同於切斷 歷史建築與歷史場景的血脈,如同殺害。三井倉庫矗立在台北車站周邊超過百年,不知有多少人在進出台北公路局班車或公車上,見過她的古老風采。歷史建築,除了和保育動物一樣 「珍貴又稀少」之外,從義大利建築師阿爾多羅西的觀點,歷史建築是城市中的「永恆性元素」,是標示一個城市在經過歷史,經過戰火、災難、變遷和發展之後,還能辨識出過去的重要時空指標,是城市給人永恆感的精神所在。
市府計畫報告書提到,「三井株式會社舊倉庫侷限了道路的轉變弧度,應以國家級的北門為主要考量」,又提到「歷史建築三井倉庫移位為考量交通動線之下,不得已作法」。顯然, 三井能否原址保存的關鍵,不在於歷史價值不強,而是市府在北門周邊的道路規畫,是否具有長遠的城市建設格局,與深度的文化建設決心。
在歐洲城市,不乏為了留下歷史建築,讓車輛繞道,或是迂迴慢行的作法,只要設定車輛慢行區,路型的彈性就會更高。一個真正重視文化和歷史的城市,應該視歷史建築為環境中的常數,不是變數,車道才是變數,是可以調整的;在台灣我們老是看見車道是常數,歷史建築是變數,必須遷移!
台灣城市要談人本,一個難以突破的困境,就是交通專業長年的車本觀念。美國都市學者 Fred Kent 有句名言:「若是你們為了車輛與交通來規畫城市,就會得到車輛與交通;若是為了人與場所來規畫城市,就會得到人與場所。」 台北車站作為首都城市大眾運輸核心,有大量行人流量,北車周遭道路的汽機車交通, 必須有逐步減量的思維和作法,讓車站周邊環境邁向人本。
現地留下三井倉庫,才能展現台灣城市轉型升級,改變以往一再因為交通建設,拆老屋、 移老樹的舊思維;台灣必須認知:城市因為發展而變大,只會因為留下歷史文化而偉大。台北市府究竟是為了什麼來規畫城市,是車?或人?
----------------------------------------------------------------------------------------------------------------------------
「龍王鯛的存在」與「三井倉庫的存在」呈現出台灣人在這個「存在」的意涵上有何差異?!
魏妏宇:
保育動物和歷史建築的存在是毫無差異的,同樣是「珍貴又稀少」,這是台灣的寶貴資產是獨一無二的,但被破壞、消失,就無法再擁有這些寶藏,所以「龍王鯛的存在」與「三井倉庫的存在」是台灣人的驕傲,保存它們才能提供後代子子孫孫見證歷史文化。
----------------------------------------------------------------------------------------------------------------------------
黃祈:
二者都是珍貴稀有,無法比較。
----------------------------------------------------------------------------------------------------------------------------
彭懷瑾:
對於妨礙到了經濟利益的三井倉庫,大部份被完全社會化的人自然會捍衛自己的利益,而龍王鯛生前也只是暫時的被默認著,直到被為了自己利益的人所殺(一個猜測),也許有人認為三井倉庫或龍王鯛都只是能否帶來利益的事物,但其實所有的一切都不僅只有利益的價值,因為這些也都是文化存在過的象徵。
----------------------------------------------------------------------------------------------------------------------------
廖宜家:
笛卡爾經典名句:我思故我在!思考,證明存在的意念與想法,即便物體已不復存,人事已非,然而,留存於人之記憶之中常常反覆懷想,故物體並不定要實質存在,借古人之智慧,我思故我在,但對於有生命自由體而言,弱勢者則必。
----------------------------------------------------------------------------------------------------------------------------
蕭銨鴻:
不管是保育類動物還是古蹟都是該被保護的,原本存在的事物就該被保護不該輕易捨棄。
----------------------------------------------------------------------------------------------------------------------------
陳亦茝:
不管是保育類動物還是古蹟都是該被保護的,原本存在的事物就該被保護不該輕易捨棄。
----------------------------------------------------------------------------------------------------------------------------
林家羽:
台灣的政府覺得與其留住這些歷史文化,倒不如做道路規劃,歐洲卻是相反,他們比起台灣更重視他們的文化遺址,不會因為道路規劃就把它遷移而是繞道,如果台灣的政府能夠用心的保存遺址文化,相信很多人的價值觀也會不一樣,一起守護這些寶貴的東西。
---------------------------------------------------------------------------------------------------------------------------
劉永賦:
這一切都出自於錢以及民調,為了經濟發展卻把一個歷史古物移置,況且路是能改變的。我認為這是不可以變動的,因為這建築從觀光帶來的經濟是無限的。
本週報告者:廖宜家
報告內容:
笛卡爾經典名句:我思故我在!思考,證明存在的意念與想法,即便物體已不復存,人事已非,然而,留存於人之記憶之中常常反覆懷想,故物體並不定要實質存在,借古人之智慧,我思故我在,但對於有生命自由體而言,弱勢者則必。
每週議題(一)105.03.16
每週議題(二)105.03.23
每週議題(三)105.03.30
每週議題(四)105.04.20
每週議題(五)105.04.27
每週議題(六)105.05.04
每週議題(七)105.05.11
每週議題(八)105.05.18
每週議題(九)105.05.25
每週議題(十)105.06.01
每週議題(十一)105.06.0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