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60323 日本娛樂市場在台灣卡卡 目標海外卻作繭自縛
2016-03-12 18:42 聯合報/簡立言
時間進入2016年,總是走短線操作的韓流慢慢露出疲態,但日本還是占不到便宜,不同於韓國藝人的「只要有錢,檔期好說」,日本經紀公司的小心謹慎加上玻璃心,以前常聽到:「我們現在沒有做日本以外市場的計畫」,又或是目標眼光看太高,因此有許多藝人錯失那稍縱即逝的黃金瞬間,近兩年日本藝人來台的組數其實遠遠超過韓國藝人,就算是在日本有知名度、買氣,也因為媒體的不熟識與沒興趣,扼殺了曝光機會,造成訊息擴散困難。
在台灣知名度高如福山雅治、安室奈美惠、濱崎步等資深大咖,但「現在」日本演藝圈到底誰紅、在賣什麼,彷彿隔了一層紗無法看透;由 AKB48 所帶起的女子偶像團熱潮蔓延整個日本,動漫人物、聲優系歌手在二次元與三次元間變換自如,實體唱片市場因為付費下載的普及,能打入 ORICON 排行榜前茅的不外乎偶像、動漫以及韓國藝人,創作歌手、種類繁多的樂團偶有亮眼銷售,但因為台灣市場接受度相當有限,以往能拿冠軍、銷售數字來當宣傳點的時代已經消失,唱片公司沒有預算砸重金宣傳是常態,有實力或崛起中的藝人自然在台灣沒有發展空間,無論在日本有多熱賣。
因為2020東京奧運的緣故,日本政府極力進行改造,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推廣日本文化」,因此掏出一大筆錢讓有志單位與人士進行申請,以 Cool Japan 名義穿梭各國,以推廣日本音樂為主的「Japan Night」,成效看來相當有限,大多都是因為勞師動眾以及藝人檔期問題,提不起樂迷和媒體的興趣。
既然音樂不行,那連續劇呢?日劇的黃金時期早已消逝,前幾年曇花一現的「半澤直樹」藉由新聞台等媒體的推波助瀾,炒的煞有其事,去年底日本話題劇「下町火箭」最近在台灣播出,則反應平平;日劇限制多、難配合,讓大多數台灣電視台寧願花錢買韓劇,就算日劇題材再多再精采,最後也因為複雜的權利問題無疾而終,連用張劇照都這個不行、那個不能,更別說演員來台宣傳,卡的不是台灣,而是到了海外還要無法圓融的日本。
表面上的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反倒上了更複雜的另一道鎖。擁有豐富資源的日本演藝圈,進退兩難的問題日漸擴大,韓流崛起僅是一道關卡,最難突破的高牆是自己本身,因為規範與原則永遠束縛、綁手綁腳,無法打造新的大咖明星更是這幾年來的隱憂,就算日本藝人來的再多,永遠都是同一群人在消費。
----------------------------------------------------------------------------------------------------------------------------
請妳/你簡單分析日韓娛樂市場在台灣呈現的不同發展面貌之結果,其原由該歸咎於誰?!
魏妏宇:
透過這篇報導,可以得知日韓兩國面對演藝界的娛樂市場的政策完全不同。日本是用保護藝人的方式要長期經營,然而韓國是充分利用當紅藝人,只要有錢賺不惜代價的短線經營。由於兩國的營運政策不同造成結果不同。台灣的娛樂市場是畸形社會,唱片或經紀公司不願花錢栽培新人,同樣是短線操作,至少韓國願意栽培生力軍,但是台灣不願意花心血在新人身上,卻願意花大錢買韓劇。日本認為使用者付費,所以有許多限制,台灣有貪便宜的心理,較難接受日本作法,日本藝人在台灣的發展會受影響。韓國演藝文化非常重視利益,有錢拿可以不計較細節,這就迎合台灣市場,韓國藝人在台灣能受到歡迎。
----------------------------------------------------------------------------------------------------------------------------
黃祈:
日本因為規範與原則永遠束縛、綁手綁腳,太過於謹慎及傳統使得自己被束縛住,卡的必非台灣,而是總是無法配合的日本,相較之下韓國是「只要有錢,檔期好說」沒有過多的限制,自然會有人買單。
----------------------------------------------------------------------------------------------------------------------------
彭懷瑾:
臺和日都有責任,但大部份是日,不能善用人才和好高騖遠是日本無法圓融臺市場的原因,知人善用和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廖宜家:
我認為日、韓娛樂市場在台灣的發展會呈現兩種不同的面貌,其原因和兩國自己本身所選擇的態度有關。日本雖然擁有想要進軍海外的企圖心,但由於喜歡凡事都要照著自家規則,不知變通,使得所築的這道高牆讓日本的娛樂產業面臨無法與風靡於亞洲地區的韓流所抗衡,因此,日本不改變這種鎖國的態度,想要在這方面急起直追恐怕有些困難。
----------------------------------------------------------------------------------------------------------------------------
蕭銨鴻:
從早期電視劇大多是日劇到現在韓劇進駐台灣,包括最近韓劇興起從之前的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們,到現在太陽的後裔我們年輕族群接受度相當高,而韓劇的行銷手法相當的驚人塑造男女主角的能力遠遠超過日本,韓國團體不惜犧牲成本只為了打進本國的市場,得到的是多數人的人氣及收入。
----------------------------------------------------------------------------------------------------------------------------
陳亦茝:
我認為該歸咎於日本經紀公司的小心謹慎和玻璃心,如果日本經紀公司能夠,像韓國經紀公司一樣大膽培養新人,也許結果會不一樣。
----------------------------------------------------------------------------------------------------------------------------
林家羽:
因為日本藝人的限制條件太多,而韓國藝人則比較彈性好配合,自然而然韓國的藝人就比較吃香,但不是日本的藝人素質不好,而是日本經紀公司所制定的規範和原則,使旗下藝人對外的發展受到阻擾,造成這樣的最大原因,我認為是日本當地制度的問題,如果好好檢討改善,說不定能跟韓國藝人並駕齊驅。
----------------------------------------------------------------------------------------------------------------------------
劉永賦:
媒體,因為媒體對那些不了解,所以日本娛樂才沒發展出來。我認為媒體是個重要的存在,但是身為說聽人的我們也該有辨識的能力。
本週報告者:蕭銨鴻
報告內容:
從早期電視劇大多是日劇到現在韓劇進駐台灣,包刮最近韓劇興起從之前的原來是美男、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們、製作人的那些事,還有最近很紅的一部偶像劇太陽的後裔是非常符合現代妹仔的胃口,卻忘記顏值那麼高的我,而韓劇的行銷手法相當得驚人塑造男女主角的能力遠遠超過日本。
韓劇有哪三寶(車禍、癌症、醫不好)韓國團體例如(GD.G-Dargon .權志龍.B band隊長.FT-island)他們不惜犧牲成本只為了打進本國的市場,不然為什麼我們家子瑜會去韓國發展,而且韓國團體MV及臉蛋都有篩選(雖然多半都不是天生而是人工的)而日本節目就我知道就剩75台及77台兩台而已現在要在台灣找到日劇非常不容易了,所以結論就是看我就好(開玩笑der),可是日本有一項行銷做得非常好那就是AV女優,每個國家適合的東西不一樣,以有利的方法去做宣傳才是對自己最有幫助的行銷。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