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60504 台灣人在日本體驗和服 楊照:無美感、破壞景觀
2016-04-26 09:31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台灣人熱愛去日本旅遊,有些人到了古都京都還會去租整套和服,體驗日本傳統文化。 然而作家楊照卻批這些觀光客根本毫無美感,缺乏美學教育薰陶,以醜陋之姿破壞美麗的風景與畫面,太可悲了。
楊照在臉書談到,大量觀光客湧入京都幾個重點的觀光景點,導致景觀產生變化。以銀閣寺為例,庭院跨過水池的地方本來是一塊完整的長方石,為了因應大批觀光客,就在方石上用水泥撐起木板、架起欄杆,讓原本的簡潔空闊線條沒了。
楊照還提到人的問題,他說在當地看到一群穿著和服的年輕女性,但她們的和服格外粗陋,走路身形也沒個樣子,再聽口音竟然是台灣人!他認為這些人缺乏自覺意識,因為「花 見」(賞花)是日本的傳統美學文化,花季時女人為了襯托大自然中美麗壯觀的景致,就有責任拿出最美的模樣,將自己打扮的分外華麗,才對的起花朵帶來的感官刺激,「這是一種強烈 的美學品味衝動」;至於男人沒有打扮的條件,應穿上低調低色彩亮度的衣服,使自己不破壞美的畫面。
他表示反觀觀光客,穿著粗製濫造的偽和服、踏著不優雅美觀的步伐,破壞了整個畫面, 當看到穿著真正「花見」配備的日本女性,反察自己的模樣,不會自覺羞赧嗎?楊照認為這是由於台灣人缺乏美感教育,對自己身體缺乏美的想像,也無法將美體現在動作舉止上,更無法品味自己的模樣得不得體。他認為美學教育的底線在於別教出以醜陋破壞風景的國民, 但台灣連這樣的底線都守不住,也太可悲了。
----------------------------------------------------------------------------------------------------------------------------
妳/你認為這種旅遊規劃裡的體驗和服活動出了什麼問題,才會發生如楊照所指的怪異現象。
魏妏宇:
基本上,我認為楊照把錯誤歸咎於觀光客,這個觀點實在有欠公允。他教訓台灣人根本不對,我們去日本遊玩,是促進日本經濟發展,在日本的食衣住行和出租和服,都是在地日本人提供的,倘若穿著粗製濫造的偽和服,也是日本人提供給觀光客,觀光客顧名思義就非在地人當然不會有優雅美觀的步伐,但是觀光客體驗日本文化,進而欣賞日本文化,不就是觀光產業的文化。楊照先生所指的怪異現象是日本商家製造出來,他們不該提供劣質和服,也該可以教導穿著和服的觀光客如何保持優雅步伐與姿態。
----------------------------------------------------------------------------------------------------------------------------
黃祈:
許多台灣人去日本旅遊,以為穿上了全身和服就算是體驗日本的生活,但卻不知自己已經可能有破壞了原本真正的日本傳統文化,其實用眼去看在用心去感受,其實不用一身服裝也能去體會日本的傳統文化。
----------------------------------------------------------------------------------------------------------------------------
彭懷瑾:
因商業化追求低成本,所以租用和服的店家和遊客,選擇的都是成本低的和服,又因大部份遊客遊玩前沒有詳細了解當地文化才使得自身在當地格格不入。
----------------------------------------------------------------------------------------------------------------------------
廖宜家:
我認為,若要探討體驗和服所出現的問題,就應該先從作者對於〝美學教育〞的認知談起。作者認為觀光客穿著粗製濫造的偽和服、踏著不優雅美觀的步伐,破壞了整個畫面等......,並且將這樣的原因歸咎於台灣人的美感教育的問題。我想,關於〝美學教育〞,如果將其用在評論觀光客體驗和服的這件事情上,似乎太過於武斷矛盾。來到日本的觀光客,身上所著的和服,不外乎是和當地推廣和服文化的店家所租借,並且再由當地的著裝師所幫忙穿的,然而,作者卻僅以個人的視角為此事下註解,這樣聽來似乎是店家的問題,而不是觀光客的問題。若依作者的邏輯來看,是否非西方人的台灣人都不可以穿西裝了呢?其實,觀光的樂趣,在於體驗另一種文化,而觀光客穿上當地的傳統服裝體驗的行徑,不外乎也是一種使傳統文化有機會保留下來的方法,不應當聚焦在穿上和服上街的觀光客,其走路舉止是否有合乎傳統的這件事上。
----------------------------------------------------------------------------------------------------------------------------
蕭銨鴻:
或許就像楊照所說的日本人穿和服的那感覺跟台灣人確實有點落差,她們的言行舉止 體態各方面是從小就開始培養的。我們要像他們一樣會不是不可以的,但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是要經過多年累積下來的,入境隨俗重要但學習必然更重要。或許就像楊照所說的日本人穿和服的那感覺跟台灣人確實有點落差,她們的言行舉止 體態各方面是從小就開始培養的,我們要像他們一樣會不是不可以的,但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是要經過多年累積下來的,入境隨俗重要但學習必然更重要,文化差異這裡就看得出來,也希望可以多多參照日本人的一些生活習慣。
----------------------------------------------------------------------------------------------------------------------------
陳亦茝:
臺灣與日本本來就不一樣,不管是教育環境亦或是社會價值觀的差異導致出文化的差異而使得楊照說出這種看法。
----------------------------------------------------------------------------------------------------------------------------
林家羽:
台灣人只是一心想要體驗日本的文化,並不是像日本當地的人一樣,穿和服是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尊敬,賞花時應該打扮的得體才能襯托出花的美,我覺得台灣因為跟風的關係,加上本身自我意識強烈,並不會覺得哪裡奇怪,所以在外人眼中我們就形同異類,說不上是入境隨俗,反而有點像是貶低別國家的文化。
----------------------------------------------------------------------------------------------------------------------------
劉永賦:
遊客為了跟風,而沒有入境隨俗,尊重他人的文化。現代人穿和服,只是為了拍照。
本週報告者:廖宜家
報告內容:
我認為,若要探討體驗和服所出現的問題,就應該先從作者對於〝美學教育〞的認知談起。作者認為觀光客穿著粗製濫造的偽和服、踏著不優雅美觀的步伐,破壞了整個畫面等......,並且將這樣的原因歸咎於台灣人的美感教育的問題。我想,關於〝美學教育〞,如果將其用在評論觀光客體驗和服的這件事情上,似乎太過於武斷矛盾。來到日本的觀光客,身上所著的和服,不外乎是和當地推廣和服文化的店家所租借,並且再由當地的著裝師所幫忙穿的,然而,作者卻僅以個人的視角為此事下註解,這樣聽來似乎是店家的問題,而不是觀光客的問題。若依作者的邏輯來看,是否非西方人的台灣人都不可以穿西裝了呢?其實,觀光的樂趣,在於體驗另一種文化,而觀光客穿上當地的傳統服裝體驗的行徑,不外乎也是一種使傳統文化有機會保留下來的方法,不應當聚焦在穿上和服上街的觀光客,其走路舉止是否有合乎傳統的這件事上。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