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60511 靈魂還沒打卡,我還不能下班
2016-04-30 02:33 聯合報 王文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一位畢業四年的朋友問我:「我穿著整齊、準時上班、按時完成工作、盡到本分,為什麼老闆還是說我不專業?」
我想起 Eris。四月初,我在蘋果的 iTunes 上買了一張專輯送給朋友,朋友無法下載,我寫信問 iTunes。一位叫「Eris」的客服人員回信。信的第一段應該是蘋果的SOP。她感謝我的耐心、重述我的問題、認知這問題的重要性,保證盡快幫我解決。短短四句話,安撫了顧客。然後她說因為我的 iTunes 帳戶在美國,所以無法贈送專輯給住在台灣的朋友。她退款給我。我簡短回覆:「謝謝你的服務,Eris!」
對大部分的公司或員工,到這裡就結案了。套句我朋友的話,Eris「按時完成工作、盡到本分」,應該算是專業吧。但 Eris 的標準更高。我致謝後,Eris 寫給我第二封信:「我每天服 務幾百位客戶,你是少數會回信道謝的。你讓我有動力繼續努力。」這封信就不是SOP了。 而是一個人,跟另一個人的對話。我也再回信:「謝謝你個人化的服務!你沒有辜負蘋果品牌的高標準,我相信公司一定會以你為榮。」她寄給我第三封信:「你的話讓我一整天心情都很好。我很高興你和我的互動讓你對蘋果的印象更好。蘋果最重要的信念,就是讓顧客愉悅。」 我覺得愉悅,也覺得 Eris 專業。她的專業,不在於第一封照SOP寫的信,而在於第二、第 三封信。
專業有三個層次。常提到的穿著、準時、按時完成、盡到本分,是「形式上的專業」。第 二層是「內涵上的專業」:徹底了解做一件事的原因、方法、目標,並能靈活應變。我看過應徵者,面談時西裝革履準時出現,但對我們公司一無所知,彷彿只是要來自我介紹。我自己也曾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當市場的反應跟計畫不符時,還是低頭硬幹。這些都是缺乏「內涵 上的專業」。盡了「本分」,卻沒發揮「天分」。
至於 Eris 所表現的,是第三層「精神上的專業」:相信做的事背後的願景和價值觀,超越 本分地來彰顯那些價值。具備這三種專業的人,能用腦、心、手、靈魂來了解一件工作背後 創造的價值,然後用腦、心、手、靈魂來完成。用手打卡不叫專業,用靈魂打卡才叫專業。
標準太高?是!但為了生存不得不如此。在人工智慧的時代,沒用到靈魂的工作,遲早會被機器人取代。但要達到高標不能只靠員工。員工專不專業,跟老闆大有關係。
如果企業本身、工作內容、老闆作風,沒有用到腦、心、手、靈魂,員工怎麼會去用? 如果我沒有寫信給 Eris 道謝,她也不會有第二、三封信。所以加強員工的專業,從老闆開始。我本來要送朋友的專輯,是電影《寂寞公路》的原聲帶。電影中,一位記者貼身訪問 一位作家。他用腦、心、手、靈魂來問問題,最後從作家身上看到了更深層的自己。老闆抱怨員工,員工背後罵老闆,我們都在職場的「寂寞公路」。前方有一個出口,可以停止這個循環。那個出口的名稱常被誤解,叫「專業」。
----------------------------------------------------------------------------------------------------------------------------
這篇文章在妳/你的理解範圍內,所陳述的觀點有哪些?!
魏妏宇:
作者提出,所謂的「專業」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形式上的專業」,指穿著、準時、按時完成、盡到本分。第二層是「內涵的專業」,指徹底了解做一件事的原因、方法、目標,並能靈活應變。第三層是「精神上的專業」,指相信做的事背後的願景和價值觀,超越本分地來彰顯那些價值。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是基本的專業,第三層次是提升基本專業的標準,這種精神上的專業是老闆最希望員工付出的,然而要員工付出精神上的專業,更需要願意給員工福祉的老闆。蘋果公司是世界頂尖的公司,每一位員工都以進蘋果公司為榮,要進一步付出精神上的專業,是非常容易的。所以當老闆與員工有良好的關係,員工是樂意用精神上的專業為老闆賺進鈔票。
----------------------------------------------------------------------------------------------------------------------------
黃祈:
我們常常誤解的「專業」,其實是有多種層面的,像是有內涵層面那也有精神層面,但往往我們都只做到形式上的專業,盡了本份卻忘了天分,那老闆的作風也是很大的原因之一。
----------------------------------------------------------------------------------------------------------------------------
彭懷瑾:
用靈魂工作就是讓客戶知道正在和他溝通的也是有血有淚的人,是會對自己的情形感同身受,是會對自己的情緒產生共鳴的,他不會像已經被預設好的機器依樣總是說著事不關己、不近人情的話。
----------------------------------------------------------------------------------------------------------------------------
廖宜家: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在過去經驗法則的承襲下,無論在學校、或職場,已成為大家共同遵守的一種不成文的默契了!每個人似乎所在意的是要如何保有自己的權益,漸漸地,忽略了人與人之間該有的溫度。若只是一味刻盡本傷,而忘了點燃內心的熱情,原有等待爆發出來的能力,將會遲遲無法展現,無法使人看到自身的專業,應當跳出原有的框架,表現溫暖的熱情與態度。
----------------------------------------------------------------------------------------------------------------------------
蕭銨鴻:
所有事情都有本分除了本分還有最重要的禮貌,一句問候溫暖人心,還有對顧客的耐心這些觀點是我們要學習的。
----------------------------------------------------------------------------------------------------------------------------
陳亦茝:
人類如果不想被機器代替就必須找到屬於自己不可取代的存在價值。
----------------------------------------------------------------------------------------------------------------------------
林家羽:
一般照理來說,員工會依照老闆的指示做事,往往會覺得有做好老闆交代的事情就是專業盡責,,但是不全然是這樣,好比像是文章所說的,雖然是照著公司的SOP模式,很官方的處理客人的問題,同樣是達到客戶愉快的效果,Eirs卻能靈活運用,不像一般的客服人員,不僅僅是文字,還加了點巧思跟用心,我想這就是這個文章所要表達的觀點。
----------------------------------------------------------------------------------------------------------------------------
劉永賦:
在第三段有分成三個層次,形式上的專業,內涵上的專業,精神上的專業。
1.形式上的專業:像文章中的SOP,盡到職責的本分。
2.內涵上的專業:文中提到的,知道做事的原因,方法、目標,然後可以靈活應變。
3.精神上的專業:參照文章,用腦、心、手、靈魂來了解背後創造價值。
本週報告者:劉永賦
報告內容:
作者提出,所謂的「專業」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形式上的專業」,指穿著、準時、按時完成、盡到本分。第二層是「內涵的專業」,指徹底了解做一件事的原因、方法、目標,並能靈活應變。第三層是「精神上的專業」,指相信做的事背後的願景和價值觀,超越本分地來彰顯那些價值。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是基本的專業,第三層次是提升基本專業的標準,這種精神上的專業是老闆最希望員工付出的,然而要員工付出精神上的專業,更需要願意給員工福祉的老闆。蘋果公司是世界頂尖的公司,每一位員工都以進蘋果公司為榮,要進一步付出精神上的專業,是非常容易的。所以當老闆與員工有良好的關係,員工是樂意用精神上的專業為老闆賺進鈔票。



bottom of page